研究方向

我們對於“種子的形成機制”有著廣泛的研究興趣。因此,“如何形成種子?”是我們主要要問的問題。 種子分為三個主要區域,包括種皮(seed coat)、胚胎(embryo)和胚乳(endsperm)。種皮源於母株中包圍胚囊(embryo sac)的胚珠外表皮(ovule integuments)。種皮的功能在於將營養成分從母株轉移至發育中的胚胎,並在發育和休眠期間保護種子。相對於起源於母株的種皮,胚胎和胚乳分別是雙重授精過程(double fertilization)的產物。雙重授精過程包含精細胞進入卵細胞形成受精卵,進而發育成胚胎,最後在種子發芽後形成子代植株。另一個雙重授精過程,則為精細胞進入中央細胞(central cell)而形成胚乳。胚乳可在發育早期滋養胚胎,並在雙子葉植物(如大豆和阿拉伯芥)的種子發育與成熟過程中被吸收; 最後在成熟期的種子中,形成殘留的糊粉細胞層(aleurone)。 胚胎由兩個主要的器官組成:胚軸(axis)與子葉(cotyledons)。胚軸包含胚莖分生組織(shoot meristem)和胚根分生組織(root meristem),在種子萌發後將發育成熟,成為子代植株。子葉則是一種分化完成的器官,專門貯藏營養物質(如各種種子儲存蛋白與油脂)以供發芽與幼苗早期生長時其的能量來源,進而最後老化凋亡。 授精之後的授精卵開始進行分化程序(differentiation),形成胚軸和子葉。在形成胚軸和子葉的分化程序之後,進入成熟程序期(maturation),其特徵包括:細胞分裂的停止、營養物質的積累儲存、以及準備進入脫水乾燥和休眠(dormancy)。在此成熟程序期間,子葉的細胞經歷獨特的“內復製(endoreduplication)”; 其特徵為基因組複製(genome duplication)而無細胞分裂; 其結果為細胞核之中形成多倍體的基因組以及膨大的子葉細胞,而有助於在短時間內大量合成營養物質(如種子儲存蛋白),進而在發芽和幼苗早期生長中,提供能源。在成熟程序結束時,計畫性脫水(乾燥)發生,而新陳代謝和發育過程暫時停止,進入休眠期。休眠期開始可能持續數千年,使種子處於靜止狀態之中,以等待最佳環境。當適合的環境來臨時,種子得以於發芽,生長成為幼苗。

種子發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為了暸解種子發育的基本生物學機制,我們使用包括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工具在內的許多種方法進行研究。此外,為了更全面性地了解這些複雜的發育過程,我們以全基因組研究為研究策略,以研究基因活性的調控。我們以系統生物學和綜合組學為研究方法,以解析種子發育過程中,其背後的全基因組調控機制和全基因表觀遺傳學機制。 在我們對於基本的種子發育過程機制,有更深入的暸解之後,我們可以運用這些知識,透過許多方式不同的方法(如基因組編輯、基因工程和育種),改善種子的性狀(如種子數量和種子大小)。最終目標是通過種子性狀的改善,改良作物,從而增加糧食的產量。

林哲揚

林哲揚

助研究員

06-3032977
jeryoung@gate.sinica.edu.tw
辦公室:南部院區研究大樓Ⅰ 225室
實驗室
位置: 南部院區研究大樓Ⅰ 226室
電話: 06-3032977

Education
2009 Ph.D., Purdue Genetics Program, Purdue University

Experience
2016-present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Academia Sinica, Taiwan
2015-2019 Assistant Project Scientis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USA
2010-2015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USA
2009-2010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Purdue University, USA

Honors
2016 Scholarship Award,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Course, Marine Biology Laboratory
2009 Travel Award, The Biology of Genome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2009 Purdue Graduate Student Government Travel Award
2009 Purdue University Interdisciplinary Life Sciences Program Travel Grant
2005 Travel Award,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