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後疫情時代,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受到極大挑戰,包括世界人口增加,極端氣候、養殖成本上漲、人禽(畜)傳染病和抗生素減用/禁用造成全球畜牧產品供應緊張。民以食為天,因此確保糧食來源的穩定與安全性是很重要的議題。為了能提供足夠的食物產量,養殖者開始大規模密集飼養動物(以雞隻為例),導致飼養環境容易有病原菌傳播。為了減少經濟動物死亡,養殖者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其它藥物,造成藥物殘留。嚴重濫用或誤用這些藥物,也會造成抗生素抗藥性,不利疾病治療。若高比例抗藥性病原菌和抗藥性基因普遍存在畜牧場,易造成抗藥性病原菌在環境、動物和人之間傳播和放大,造成公衛和健康問題。因此,藥用植物來源的植生素對於動物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將成為食安的重要角色。臺灣植物相豐富,有4800種植物,其中2500種為常用的藥用植物,為植生素重要的原料。人工智能(AI)可解決部分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問題包括減少極端氣候衝擊(溫濕調控和冷熱緊迫)、提升養殖技術、節省人力、降低疾病傳染、降低生產成本和增加產能(產量及品質)。
臺灣為畜產品提供全民的主要蛋白質和營養,未來養殖新趨勢著重食物安全(不使用化學抗生素)和友善環境。鑒於台灣ICT人才充沛和藥用植物研發能量整合,結合AI和植生素研發和應運,並和世界接軌十分重要。因此,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針對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策略,舉辦「2023前瞻性人工智慧和動物健康產業研討會」 。 我們特別計畫邀請印度Golden Marine Biotech PVT LTD的Nand Kumar Lathker總經理和德國Phytobiotics東南亞總裁兼泰國東北大學Thawatchai poolsawat 教授來台灣分享他們在亞太水產養殖和畜牧業的無抗養殖知識和疾病防治經驗,並邀請國內的學者與產業專家進行精闢演講,分析如何運用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在畜牧業和水產業,特別針對AI關鍵技術運用在提升生長/生殖效能和疾病預防以及促進動物健康、腸道健康、抗微生物的抗生素替代物質開發,進行介紹、討論和交流。提高人類糧食安全/食品安全、減少動物疾病和增加動物健康/福利、無抗養殖以及提升大健康(One health),是本研討會最重要的目的。同時,利用此研討會評論國內外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在動物健康產業的研發和應用,期盼未來透過新科技和技術結合,可協助台灣畜牧/水產業發展,精進智慧農業產業,強化動物健康產業,讓農民有良好獲利,消費者有國人有高品質產品,也是本研討會未來長期的目標。
此外,此研討會創新的特色有四。第一,不僅公告在學研單位,亦會透過台灣智慧農業週和台灣區動物用醫藥保健工業同業公會,通知相關業者參加。第二,會透過農委會和農試所邀請農業主管單位、畜牧相關的農企業和農民高共同參與,協助推動新農業和南向政策。第三,邀請國內學者和企業人士參與,提供台灣產官學對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發展和商機。第四,在研討會也會展示壁報論文,加深與會人員的印象。
與預期效益:
1. 讓與會者了解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的特性與各領域的應用以及商品化。
2. 透過國內外學界和業界專家、進行直接交流,達到推動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特別是植生素)和產業應用及培育人才之目的。
3. 引領與會者對於智慧化管理和無抗養殖更深入了解,增進產、官、學交流合作機會。
4. 提供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研究的交流平台,引發更多不同領域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增進台灣在上述兩種領域研究方面的強度。
5. 提供業者和農民學習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相關知識,並引發其使用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在畜牧和水產養殖的興趣,協助農民降低生產及使用成本,活絡經濟。
- 減少食安風暴,改善人類健康,提昇生活品質與友善生態環境。
- 結合AI和抗生素替代物質,促進動物健康和福利。
- 配合政府,協助發展新農業和南向政策。
參加對象:
國內外學界和業界專家,包括農業科技相關大學/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及對動物健康相關的業者和農民,預計參加人數約2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