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植物高溫逆境反應與記憶
植物對於環境變化非常敏感,但是它們的反應往往不容易被人們的肉眼所察覺。所幸,科技的發展使得植物的反應或行為可以被儀器敏銳地偵測到,協助科研人員研究植物如何適應自然環境中偶發的各種不利因素,也就是所謂的逆境反應。近年來,不斷有證據顯示,植物除了能對逆境做出立即的反應以外,還能保留住經歷逆境的記憶,改變了個體甚至後代的表現,在農業上,這意味著記憶對農作物產量及品質有著潛在的影響。因此,了解記憶與植物生理的關係正如同了解記憶與人體健康的關係一樣,有其重要意義。然而,相對於以神經元為主體的動物記憶研究,吾人對於植物的記憶機制缺乏系統性的認知,因此,植物記憶的研究及應用還有相當大的拓展空間。
目前,關於植物逆境記憶的研究大多屬於現象的描述,至於植物如何維持記憶則著墨甚少。本研究室同仁在過去的工作中,發現了參與維持植物熱逆境記憶的相關基因,例如 HSA32 及 HSFA2 等,成為植物記憶研究領域經常被提及的範例。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永續農業的發展更需要紮實的基礎科學作為後盾,因此,本研究室持續前沿知識的開發,期能解開植物逆境記憶機制的奧祕。目前,我們主要以阿拉伯芥和水稻的高溫逆境反應作為實驗體系,來探討維持高溫記憶的機制及其生理作用。
熱適應記憶之維持
熱順應(heat acclimation)是指細胞或生物個體感受環境增溫時,所啟動的耐熱機制,這是普遍存在於生物界稱為「預啟作用(priming)」的一種防禦類型。高溫的預啟作用活化了 Heat Shock Factor (HSF) 轉錄因子,啟動一群維持蛋白質正確折疊的熱休克蛋白基因,例如,負責解開蛋白質不規律糾結的 HSP101。這些蛋白質的產生,大幅提高植物對極端高溫的後天耐熱性(acquired thermotolerance)。當植物回歸正常溫度數日後,後天耐熱性便逐漸降低至預啟前的程度。我們的研究發現,植物透過至少兩個途徑來維持熱適應的記憶:HSFA2 參與的轉錄記憶途徑;HSP101 及 HSA32 蛋白的正回饋調節途徑(如下圖)。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途徑,植物就會顯現比較“健忘”的表現型。


葉國楨
特聘研究員兼主任
主任(2019.1.16 至今)
代理主任 (2016.10.1-2019.1.15)
學程召集人 中研院國際研究生院 分子及生物農業科學 博士班學程(2015-2020)
特聘研究員(2024 至今)
研究員 (2014 -2024)
副研究員 (2009-2013)
助研究員 (2001-2009)
博士後研究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1999-2001)
博士 Plant Biology Graduate Grou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SA (1994-1999)